結論寫在前,有興趣了解其他非通用卡的持有原因再往下看。
A.國內一般消費:
聯邦法拉利無限、聯邦理財型白金,1080 + 450 先刷完,
接下來大額用聯邦偶數日 2%,小額用元大鑽金 1.2%。
B.國內網購消費:
元大愛金特定通路 3% → 華南 icash 2.5% → 富邦數位生活 2%
C.電子票證:
Ⅰ.悠遊卡:JCB 10% → 華南媽祖卡紅利三倍
Ⅱ.一卡通:聯邦高雄卡,有優惠才用。
Ⅲ.I-Cash:華南 icash、元大愛金,有優惠才用。
D.公用事業:
電費:花旗透明即時查即時繳 1%
電信費:富邦數位生活自動扣繳 2%
停車費、水費(雙北限定):全家用悠遊卡繳費
E.國外消費:
Ⅰ.台幣:元大鑽金M 2.2% → 聯邦法拉利無限V 2% → 華南旅鑽V 1.6%
Ⅱ.美金:Schwab Debit Card 免手續費 → 元大鑽金M 2.2% → 聯邦法拉利無限V 2%
網購:富邦數位M 2%
Ⅲ.日圓:玉山日圓卡 免手續費 → 實體-樂天卡J 2.5% → 合庫晶緻 1.5%
網購-富邦數位J 2%
通用-元大愛金J 2%
個人有做外匯,所以會考量一下外幣庫存成本跟現在匯率的差距來決定怎麼刷。
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
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
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
行動裝置配件購入
1. 阿愣行動電源

最近 Xperia S 的續航力明顯變差了,有時候外務出一整天,電力不夠撐到下班。
以前一直沒需求的行動電源,也順便跟著 iPad Air 一起購入。
以我的狀況來講,其實買一顆輕便的 3000 mah 能充一次手機就夠用了。
不過最後選擇這顆阿楞單純就是因為可愛 XD
這顆是日本 amazon 專賣,台灣這邊有水貨商自行保固一年。
缺點是以 10400 mah 的電量來講,有點過重。
優點是雙輸出 2.1 A 跟 1 A 各一孔,比較沒有兩孔均分電流,平板充太慢的問題。
2. Moshi Rewind 充電器
我只有一個插座可以插充電器,一直拔來拔去也挺麻煩的。
買這顆有兩個 USB 輸出孔,提供輸出 2.1 A 的電流,基本上同時充兩台沒問題。
剛好可以一條接普通的 micro usb 充手機跟耳機,一條接該死的 Lightning 充 iPad。
他側面是一個捲線空間,加上插頭可折進去收納。
這設計還滿不錯的,有很方便的攜帶性。
現在充電器都是線跟頭分離,常常線不知道丟哪去 XD
3.Moshi Lightning - USB 傳輸線
apple 原廠線我真懷疑是不是故意設計的這麼難用。
頭太小很難拔,接點部分又沒有任何補強措施。
很多人都是拉線硬把頭拔起來,原廠傳輸線頭被扭斷在網路上時有耳聞。
Moshi 就好多了,頭的部分都有加大更好施力。
所以買這條來平常使用,原廠線就讓他插在充電器上減少拔插次數。
Moshi 的線有附一個魔鬼沾,而且是直接綁在線上,不會因為拉開就遺失。
看得出來這家廠商很貼心,會加強一些小細節來增進使用上的方便性。
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
2013 用卡策略調整
因為換新工作,整個持卡策略不得已要大調整。
不然舊組合也用了三年以上,實在很懶得去改動 XD
個人消費習慣:
悠遊卡佔 70%,網路消費佔剩下額度的 20%,只有 10% 是實體消費。
悠遊卡佔 70%,網路消費佔剩下額度的 20%,只有 10% 是實體消費。
舊組合 新組合
2.匯豐現金回饋卡V 2.匯豐現金回饋卡V
3.華南 Love 黑卡J 3.華南 Love 黑卡J
4.上海頂好卡M 5.富邦數位生活卡VMJ
6.國泰 play 悠遊卡M
7.國泰彼得兔卡J
8.花旗透明卡V
9.聯邦理財型白金M
以下持卡策略說明:
1.渣打 PHS 聯名卡代繳 phs 通話費 3% 回饋,這沒啥問題,也沒動的空間。
2.匯豐現金回饋本來是個人的消費主力卡,在數位生活出了之後。
將網路購物轉移給數位生活卡,變成這張卡幾乎不可能滿足五天條件了。
之後會退下來變成 1% 日專用卡,已經習慣日用品兩、三個月才一次購足,
所以集中生日當天刷卡不是太大問題。
3.華南 Love 黑卡本來是公務用卡,在代墊差旅費的加持下,
可以玩高鐵、現金、加油、紅利四重COMBO。換工作後這張卡幾乎廢掉。
剩下純悠遊卡功能,所以將這張的個人消費轉移至其他新辦的卡片。
此卡則是保留可以用道路救援跟停車的最低消費。
停車的紅利折抵比例還是很誘人的,同時也是道路救援門壏最低的卡。
4.上海頂好聯名卡人生第一張卡,在今年進行卡片大調整時順便剪了。
不限條件 0.5% 現金回饋是一項特點,對於消費額少懶得計算條件的人還是好用。
超過 0.5% 的現金回饋卡大多有些附帶條件。
5.富邦數位生活卡,近期熱門卡之一,不用多做解釋。
數位通路 2% 回饋實在太噁心。唯一三組織皆辦的卡,避免遇到限定卡別的網站。
6.國泰 PLAY 悠遊卡自動加值 5% 回饋,悠遊卡月消費金額高的話,這張卡非常優勢。
7.國泰彼得免卡純粹搭配上者回饋的月消費 3000 門壏,使用紅利加倍約等同 0.6%
現金回饋。3000 的部分從悠遊卡消費直接拉出來湊,不算太難達成。
8.花旗透明卡,用來填補 3. 失去加油回饋的空間。
9.聯邦理財白金,本來是因為有時月個人刷卡金額是 0,全用悠遊卡處理掉。
在決定將悠遊卡消費部分做調整後,這張卡的月刷 450 門壏變得很容易了。
∞.華南旅鑽卡,近期熱門卡之一,雖然國外消費 1.6% 很誘人,
不過在數位生活卡跟悠遊卡會吃掉年度消費 90% 的情形下。
月刷 24K 的門壏會是個大問題,等將來有出國計畫才會加辦這張。
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
中華電信-簡訊補手
相信使用 iPad Cellular 版的人都有一樣的困擾。
iPad 不能收簡訊,所以要查看該門號的簡訊就得拔 sim 卡換到手機上。
詢問客服後,中華電信本身有提供簡訊補手的功能。
可以把該門號的簡訊全部轉接到另一門號,或者電子信箱。
http://smscatcher.emome.net/about.php?nocache=1994704191
這服務本身免月租費、設定費,但每次轉發要收錢,
如果綁約優惠有免費網內、外簡訊次數可折抵。
iPad 不能收簡訊,所以要查看該門號的簡訊就得拔 sim 卡換到手機上。
詢問客服後,中華電信本身有提供簡訊補手的功能。
可以把該門號的簡訊全部轉接到另一門號,或者電子信箱。
http://smscatcher.emome.net/about.php?nocache=1994704191
這服務本身免月租費、設定費,但每次轉發要收錢,
如果綁約優惠有免費網內、外簡訊次數可折抵。
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
工作用頁面參考
前面有提到,智慧型手機不只是個單純的玩具。
而是可以協助你延伸 pc 端工作,減少工作時間的好幫手。
這邊來介紹我手機中的工作用頁面:
左上:Google 日曆,接下來一週有什麼行程完全顯示在這裡。
右上:Gtaks,隨時能查看還有哪些待辦工作。
要敲定行程或工作,只要看這兩個 app,就可以了解哪些時間是有空檔的。
左下:Google Keep,在我的手機中,這是類似於便條紙的存在。
雖然大多數手機有內建便籤功能,可是方便 pc 端查看,我選用了 Keep。
而更大型的進度管理,我會移動到 Evernote 記錄。
使用頻率相對來說較低,所以沒放在這頁面。
右下:Time Recording, 記錄你每一項工作所花的時間。
前幾天看到有篇文強調 Work smart,很多時候是雜事佔用了你大部分時間。
用這工具可以很容易分析出是哪些事情佔用了過多時間,可做為改進的參考。
對於接案的工作者,也可以用這工具記錄工時。
延伸閱讀:Work smart
GoalTracker,這是個習慣養成工具,更詳細的介紹請看。
「電腦玩物:GoalTracker 目標管理 Android App, 精巧進度查詢追蹤器」
是的,我的手機上沒有 mail app,因為 mail 通常不用當下馬上回復。
所以個人習慣是回到電腦前再來統一處理 mail。
其實幾乎都是傳統手帳上會使用到的功能,只不過個人把他轉移到用數位工具控制。
記事本不一定會隨身攜帶,要修改塗塗抹抹的也不方便,更麻煩的是沒有排序功能。
改用數位工具,不但沒有上述的問題,還能常駐在桌面提醒自己。
而是可以協助你延伸 pc 端工作,減少工作時間的好幫手。
這邊來介紹我手機中的工作用頁面:
左上:Google 日曆,接下來一週有什麼行程完全顯示在這裡。
右上:Gtaks,隨時能查看還有哪些待辦工作。
要敲定行程或工作,只要看這兩個 app,就可以了解哪些時間是有空檔的。
左下:Google Keep,在我的手機中,這是類似於便條紙的存在。
雖然大多數手機有內建便籤功能,可是方便 pc 端查看,我選用了 Keep。
而更大型的進度管理,我會移動到 Evernote 記錄。
使用頻率相對來說較低,所以沒放在這頁面。
右下:Time Recording, 記錄你每一項工作所花的時間。
前幾天看到有篇文強調 Work smart,很多時候是雜事佔用了你大部分時間。
用這工具可以很容易分析出是哪些事情佔用了過多時間,可做為改進的參考。
對於接案的工作者,也可以用這工具記錄工時。
延伸閱讀:Work smart
GoalTracker,這是個習慣養成工具,更詳細的介紹請看。
「電腦玩物:GoalTracker 目標管理 Android App, 精巧進度查詢追蹤器」
是的,我的手機上沒有 mail app,因為 mail 通常不用當下馬上回復。
所以個人習慣是回到電腦前再來統一處理 mail。
其實幾乎都是傳統手帳上會使用到的功能,只不過個人把他轉移到用數位工具控制。
記事本不一定會隨身攜帶,要修改塗塗抹抹的也不方便,更麻煩的是沒有排序功能。
改用數位工具,不但沒有上述的問題,還能常駐在桌面提醒自己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